青銅回首龍紋鼎(南方鼎)
Ref. no.:
1702
Age:
西周中期早段(約前10世紀)
Provenance:
日本兵庫縣千石唯司舊藏品
Dimensions
26.5 x 30 cm
Description:
青銅回首龍紋鼎,西周中期盛食禮器,按以銘文鑄記作器者的命名慣例,可以稱此器為“南方鼎"。南方鼎形制碩大,具有大器之勢。侈口方唇,上置兩立耳,腹壁向下逐漸鼓脹,呈垂腹狀,最大徑在接近腹底處,底部略圜,飽滿,下承三柱足,柱足內側較直,外側微略向內斜收。頸部飾一周三組相對的花冠式顧龍紋,兩龍之間有一道突出的扉棱。龍身呈橫形波曲狀,回首,頭冠在前、下垂,口喙開張,龍目突出,有鰭狀,龍腹下有爪,尾部上卷,整個龍紋有邊欄包圍,並以雲雷紋填地。鼎腹外底有三角形及Y形的強筋線連結三足。器口沿內壁鑄銘文3行16字(含重文1):
南方追孝作
公仲寶尊
彝子=孫永寶
銘文大意為:南方為追行孝道而替公仲鑄造此尊貴的銅鼎,子孫永遠珍惜。“南方"一詞在殷墟甲骨文中曾經最少出現過八次,均表示南邊的方夷,屬於商人地理概念的名稱,但於商周金文中卻是首次出現。按南方鼎銘文的內容,“南方"在此是表示作器者的人名或氏族,公中(仲)的子孫,或為一位與南氏家族有關的貴族。據現時所知有關南氏家族的青銅器較少,相關的稱謂,可以參考西
周晚期母簋銘文中的“南旁",其全文曰:“ 母作南旁寶簋,子=孫=其永寶用"(集成03845)。2南方鼎鑄造精美,銅質優良,形制亦較同期的西周青銅鼎略大。據此推斷,南方當屬於西周中期一個顯赫氏族的成員。
西周早期晚段,盆形腹鼎漸呈明顯的垂腹狀,至西周中期,垂腹狀銅鼎的發展更達到一個極致,成為當時青銅鼎形制的主流。傳世的鼎,為西周早期晚段器,其形制與南方鼎已十分接近,可知垂腹狀銅鼎於西周早期晚段已見成熟,詳可參考容庚:《商周彝器通考》,北京:哈佛燕京學社,1941年,下卷,圖版53,頁37。另外一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西周中期衛鼎(中博:J.W.21-32),形制亦呈垂腹狀,見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編:《故宮銅器圖錄》,台北:中華叢書委員會,1958年,下冊,下編,圖下柒叁,頁72。台北故宮另又有一件西周中期伯陶鼎(中博:J.W.116-31),形制同樣呈折唇垂腹狀,可以比較參考,詳見台北故宮博物院編委會編:《故宮西周金文錄》,台北:故宮博物院,2001年,頁82,第48號。
源流
日本兵庫縣千石唯司舊藏品
著錄文獻
吳鎮烽:《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年,第4卷,頁251,第2073號。